空缺約9個月后,韓國駐華大使的職位,終于塵埃落定。
10月16日,韓國外交部正式通報,任命前總統盧泰愚之子、東亞文化中心理事長盧載憲為駐華大使。他也是李在明政府的首任駐華大使。
這位被韓國媒體稱為“中國通”的新大使,此前既沒有職業外交官經歷,也不屬于執政的共同民主黨,他為何能被委以重任?他又將如何推動中韓關系走向新階段?

盧載憲。(圖源:中國日報網)
姜子牙后代
三天前(10月14日),關于盧載憲的人事任命已經在韓國總統李在明主持的國務會議上獲得通過。
面對這一重要使命,盧載憲隨后表示,在韓中建交33周年之際,他將以“愚公移山”精神推動韓中關系發展,增進兩國睦鄰友好。
現年60歲的盧載憲,雖出身政治世家,但從政經歷卻較為短暫。公開資料顯示,他曾在金泳三政府時期短暫涉足政界,隨后便淡出政治舞臺。此前面對韓媒對其“政治人二代”“前總統之子”的評價,盧載憲表示:“前總統之子的身份既可能成為負擔,也可能成為助力,一切取決于我個人如何做。”
盧載憲家族與中國淵源頗深。父親盧泰愚在1988年至1993年擔任韓國總統期間,積極推行“北方政策”,致力于與社會主義國家改善關系。在他的推動下,韓國于1992年與中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韓國前總統盧泰愚。(圖源:韓聯社)
盧泰愚生前曾多次表達對中國的特殊感情,他曾說:“我的祖籍在山東,先祖是太公姜子牙。我也是山東人啊!”卸任后他還專門到山東尋根,并提筆留字:“繼承祖先遺志”。2013年,盧載憲也曾赴山東祭祖。
10月15日,中國駐韓大使戴兵在為即將赴任的盧載憲送行時,特別提到,希望盧大使“繼承父輩意志”,順應兩國人民愿望,為推動中韓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作出新貢獻。
“中國通”
1965年11月出生于韓國大邱的盧載憲,在首爾大學經營學系畢業后赴美深造,先后取得斯坦福大學政治學碩士和喬治城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持有紐約州律師執業資格的他,曾在多家美國大型律師事務所任職,積累了豐富的法律實務經驗。
他的個人生活同樣備受關注。大學期間,他通過校園社團結識前新東邦集團總裁申明淑的長女,兩人于1990年5月21日在青瓦臺舉行婚禮,育有兩子一女,但這段婚姻在2013年畫上句號。
受父親影響,盧載憲一直致力于中韓友好事業,活躍于兩國人文交流一線。他于2012年韓中建交20周年之際成立東亞文化財團(前身為韓中文化中心),經常往返韓中兩國,推動音樂、藝術、學術等文化領域的交流合作。
2016年,他受聘擔任中國成都市國際咨詢顧問團顧問。2018年,盧載憲還擔任韓國“一帶一路”研究院共同院長。
“亞洲一直走在追求求同存異、共存共榮的道路,從未追求單邊主義,也從未尋求過霸權。所以,外界對于中國是否想通過‘一帶一路’支配某個國家或追求霸權,我認為這都是杞人憂天。”此前,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盧載憲分享了自己對于“一帶一路”倡議的理解。
今年8月,盧載憲以韓國總統特使團成員身份訪華。該特使團由前國會議長樸炳錫領銜,除了盧載憲,還包括共同民主黨知名的“中國通”議員金太年、樸釘等重量級人士。有執政陣營相關人士表示,盧載憲對中國的了解超乎想象,韓國政府也認為他是推動兩國關系改善的最佳人選,有韓國媒體更是稱盧載憲為“中國通”。

今年8月,盧載憲(右一)作為韓國總統特使團訪華團成員從仁川國際機場啟程時接受采訪。(圖源:央視新聞)
“文化紐帶”
“從歷史角度來看,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往總會有起起伏伏。因此我們即使在艱難時刻,也要不忘初心,銘記初心。在韓國和中國都有這樣的格言。在中國經常用到成語‘飲水思源’,現在更應該重溫這個成語的含義,應該更多地去理解對方、回顧自我。”在談到兩國關系時,盧載憲曾這樣說。
自今年1月鄭在浩離任后,韓國駐華大使職位空缺長達9個月。李在明政府最終選擇并非傳統職業外交官出身的盧載憲,這一決定本身就傳遞出重要信號。
值得注意的是,盧載憲既不屬于執政的共同民主黨,也非李在明的親信。有觀察人士認為,李在明政府的這一選擇,意在釋放改善和深化對華關系的信號。韓國輿論也普遍認為,李在明政府希望通過“文化紐帶”增進互信,在復雜的國際局勢中保持雙邊關系穩定發展。
如今,肩負著“父輩意志”和個人理想的盧載憲,將帶著“愚公移山”的精神踏上新征程。在中韓關系面臨諸多挑戰的當下,這位特殊的“文化使者”能否開辟兩國關系新天地,值得期待。
綜合自環球時報、上觀新聞、四川日報等。
責任編輯:高瑋怡盧載憲,盧泰愚,駐華大使
聲明: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